企業名稱:濰坊優特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濰坊市北海路與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 寒亭高新技術產業園6號樓三樓
公司運營電話:孫經理 139 0636 9770
業務咨詢電話:韓經理 135 8919 1666
郵箱: wfytjc2015@163.com
PM2.5首進“30”時代!山東十年“綠色答卷”還有更多“美圖”(新黃河)
大河湯湯,九曲萬里,由魯入海,千百年來為沿岸地區帶來無窮的生機和活力。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在10月19日下午舉行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三場集體采訪中,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表示,山東堅持河海聯動、干支互濟、兩岸協同,用系統觀念進行流域系統治理,用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抓環保、促發展,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山東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拓展發展新空間,厚植發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高質量的保護迎來高質量的發展,從泰山之巔到黃河入海口,一幅幅美麗多姿的精彩答卷正在齊魯大地徐徐展開……
飛鳥翔集,
齊魯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越過泰山之巔,東方白鸛在黃河入海處翔集;走近汶河之濱,震旦鴉雀蘆葦叢中吟唱;迎著初光先照,中華秋沙鴨在湖面上嬉戲;久違的中華鳑鲏種群,60多年后重現小清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基礎。隨著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珍稀動植物在山東“落戶安家”。
濕地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生態資源,也是亟待大力保護的生態樣本。山東大力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工程,目前濕地面積達到1130平方公里,增加20%,鳥類由187種增加到371種,增加了184種,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
在今年5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海洋局副局長李艷紅在回答新黃河記者提問時介紹,近幾年,我省開展渤海攻堅海洋生態修復、“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等工作,加強海岸線、海洋保護地和濱海濕地生態保護,完成渤海攻堅海洋生態修復任務,整治修復濱海濕地4675公頃、岸線62.82公里,分別完成任務目標的123%、285.5%。
東營市“退養還濕”40多萬畝,濱海濕地“紅地毯”景觀重現,黃河三角洲區域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濰坊市設立了全國唯一以檉柳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打造海岸帶生態修復“濰坊樣板”,沿海鹽堿地正變成海上“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日照市通過“退港還海”,恢復生態岸線1882米,新增沙灘面積46萬平方米,海洋環境、生物資源明顯改善,周圍海域水質直接提升到國家海水二類標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海龜、白海豚等10余種海洋生物頻繁出現在“退港還海”項目所在海域。長島實施“退養還礁”,大葉藻、海蘿等藻類重新布滿海岸,白江豚、鯨魚等海洋生物頻繁出現,鮑魚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魚等傳統魚類資源不同程度恢復,東方白鸛、黃嘴白鷺、蒼鷹等遷徙鳥類數量明顯多于往年,北海獅、黑天鵝、海龜等物種首次出現……
人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還有更多的珍稀野生動物在山東的湖泊、濕地等頻頻“亮相”。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在山東“落戶安家”、繁衍生息。
藍天白云,
PM2.5首進“30”時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基礎。如今的山東,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已經由“奢侈品”變為“日常品”,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重新回到身邊。
十年前,“霧霾”總在秋冬季忙著“上頭條”,如今,宛若動畫片的藍天白云美景卻時常刷屏朋友圈。
藍天取代霧霾,頻頻刷屏的背后,是山東宣戰大氣污染的決心和信心,是一個個實招、硬招的持續發力。作為全國唯一專門制定“四減四增”行動方案的省份,山東第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完美收官,為全省新動能崛起騰挪了更多的土地、能耗、環境等容量空間的基礎上,又接續啟動了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深入推動產業、能源、運輸、農業投入與用地四個結構優化調整。
和污染這一仗,山東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全面超額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消息,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其中,全省PM2.5濃度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改善,首次進入“30”時代,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六成;水環境質量連續19年持續改善,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改善幅度全國第一,在2020年歷史性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的基礎上,又歷史性消除了Ⅴ類水體;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綠水青山,
綠色低碳發展書寫新篇章
藍天白云擦亮生態文明底色,飛鳥游魚撥響詩意棲居的幸福琴弦,絢麗多姿的齊魯生態畫卷上,還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綠色:是綠水青山間萌動的生機綠,是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綠。
這十年,山東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突破,錨定高質量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和用地結構,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標基本完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
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山東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實施產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個減量替代”,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奮力答好低碳轉型的“山東考卷”。
在煙臺,依托海陽市核電一期工程,山東建成全國首個核能居民供暖工程,打造了全國首個核能“零碳”供暖城市,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貢獻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核能供暖“山東方案”。海陽核能供暖工程投運后,每個供暖季預計可替代煤炭消費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約3000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000公頃。
在濟南,章丘村民用上冷暖水電清潔能源: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太陽能,解決了傳統取暖方式能耗高、運行費用高、碳排放高等難題,被譽為“鄉村振興優選模式”。可節約標準煤2.3噸/戶·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噸/戶·年,假設2000萬戶家庭均采用此方式取暖,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6億噸/年。
在青島,全國首個適應氣候變化城市規劃印發,首個“零碳”社區建成,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又一個可實踐的“山東方案”……
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一次次藍天刷屏的朋友圈,一個個生態的低碳案例……每一位山東人的努力,匯聚交融,奏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時代強音。
來源:新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