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稱:濰坊優特檢測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濰坊市北海路與民主街交叉口西北角 寒亭高新技術產業園6號樓三樓
公司運營電話:孫經理 139 0636 9770
業務咨詢電話:韓經理 135 8919 1666
郵箱: wfytjc2015@163.com
從唐古拉山脈到崇明島,滾滾長江奔流而下,一瀉千里,孕育了“黃金水道”,形成了富饒而具有活力的長江經濟帶,養育流域人口占全國四成。長江之命脈不只是一脈之血、一河之水,而是承載著中華民族世代繁盛的重擔。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共飲長江水。飲用水安全,與每個人休戚與共。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隨后,原環境保護部啟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于長江經濟帶打響第一槍。
在不到兩年時間里,長江經濟帶地級以上城市319個飲用水水源地清理出的490個違法問題,逐一攻堅,整治銷號。
2018年,長江經濟帶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展開,長江經濟帶以外的其他省份地級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也拉開序幕。2018年底,共完成6251個環境違法問題的清理整治。
2019年12月20日,捷報頻傳——全國其他地區持續推進縣級水源地3626個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其中3619個問題已完成,完成率達99.8%,超過進度要求。
收官圓滿在即。
熟悉這一過程的人深知,這場攻堅戰幾多不易。前后橫跨4年,由長江經濟帶輻射至全國,其間凝結了無數人的辛勞和汗水,克服了重重困難,沖破了巨大阻力,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難題。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多次強調,飲用水水源地是老百姓的大水缸,要當成重中之重,緊盯不放,切實消除各類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
而4年的攻堅克難,也注定將在我國飲水安全保障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場保衛人民清潔水缸的攻堅戰”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關乎民生,關乎老百姓的飲水安全。在武漢,69歲的何漢武冬泳以后,再沒生過病,他說,“每天向上游兩公里,舒坦,回家喝水也很放心。”確保水源地的安全,這是對民眾最大的福音。
離老先生冬泳幾公里遠的地方,便是武漢市武昌余家頭江灘。這一百年歷史的老碼頭,當年由詹天佑選定,作為京漢、粵漢鐵路連接碼頭。然而常年無序開發,不僅沿江多違建、躉船、養殖場,導致污水直排。
更令人揪心的是,離江灘1000米的江心,便是一級水源地保護區所在地。余家頭自來水廠的3根取水管道,源頭正在此處。用水廠廠長劉勇的話來說,保證10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就像“走在鋼絲上”。
余家頭碼頭密布船廠、砂廠,涉及中央在武漢、省屬、市屬的主體單位就有15家。
“一個區政府,怎么搬得走一個央企單位?”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武昌分局局長孫凱說:“任何一個碼頭、一個砂廠背后,都是真金白銀的利益,而影響的則是老百姓的水缸安全。”
轉折點,正是2016年開展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2016年5月9日,武昌區組織聯合執法專班,對余家頭江灘進行執法整治,1000多平方米的違法建筑全部拆除轉運。孫凱感慨萬千:“實屬不易。”
2016年10月19日,在重慶市召開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整治現場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嚴肅地說:“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問題整治,關系到老百姓的飲水安全,我們會持續推進,一抓到底,不解決到位不放手。”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長江沿岸11省市5億多人的飲水安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如果說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就像星星之火,其燎原之勢很快沿江而興。地方舉一反三,長江重慶段打響了船舶港口污染整治的戰役。2017年12月底,《重慶市餐飲船舶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印發,全面啟動相關整治工作。2018年,重慶共淘汰老舊運輸船舶1200余艘,3500余艘船舶安裝了生活污水處理或收集設施,取締沿江餐飲船舶110艘。
在重慶市北碚區水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殷清勇眼里,長江支流嘉陵江畔的水土戰備碼頭,而今脫胎換骨。此前,碼頭邊有3家餐飲船經營,一度紅紅火火,其中一家名為“小二黑”的漁莊生意最盛。為了勸說經營了十多年的“小二黑”上岸經營,他前前后后去了漁莊十多次。
“‘小二黑’漁莊上游1公里處便是一級飲用水水源地。按照相關規定,已經安置了圍網和監控,建立網格化管理隊伍,每個網格配備管理員,以保證整治后的河道清潔。”殷清勇說。
老百姓從身邊的環境變化中,有了切切實實的獲得感。“以前江岸邊做什么的都有,開餐館的、洗車的、游泳的。整治后清清爽爽,看不到一丁點垃圾和油污,喝水安全放心多啦。”本地居民陳先生極目遠眺,只見滾滾長江水,浩蕩向東流。
“一場行之有效的上下協同攻堅戰”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成效,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局長曹立平說,或許沒有比“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句話更合適的了。
2017年12月30日9時46分,湖南省傳來消息,株洲市二、三水廠水源地保護區內電廠溫排口移出工程完工,新箱涵排口正式投入使用。
這意味著,長江經濟帶沿江11省市12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319個飲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清理整治。這還意味著,于2016年5月啟動的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工作圓滿收官,完成了階段性勝利。
一年半時間里,生態環境部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踐,都體現了打贏攻堅戰“知行合一”的智慧。
知,就是要謀篇布局,做好規劃,一張藍圖執行到底。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全力推進違法問題清理整治,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科學謀劃,徹底排查、精準施策,推動整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尤其是在“劃、立、治”三項重點任務上,努力實現水源保護的目標。
行,強調的是想法目標有效落地于實踐。2016年-2017年,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先后11次進行現場會商、視頻調度,持續督導,有效傳導了壓力。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黨政“一把手”親自過問,進一步形成了“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分工協作、責任清晰”的工作機制,有力保障了清理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水源地整治中,我們建立起了一整套緊盯不放、推動落實、幫扶工作的措施方法。”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說。
2018年9月28日,各相關省份省長收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親自寫的一封信:“從目前情況看,距離今年年底還剩下不到4個月時間,按期完成整治任務十分艱巨……建議您繼續給予重視,督促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切實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水源地環境問題有效整治,按期保質完成整治任務,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部長親自寫信,表明了生態環境部對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決心和重視程度,其力度顯而易見。”執法局林文回憶說,接到信函后,各地進一步加大力度,協調聯動,綜合施策,一批“硬骨頭”問題被有效解決,許多水源地風險隱患得以消除。
李天威說,以前類似的工作一般是國家出方案,組織地方排查,層層部署,層層上報。不到現場去,整治效果到底如何,老實說心里沒底,老百姓滿不滿意,有時還會打個問號,“而現在,一竿子插到底,異地交叉、明察暗訪,對每個問題逐一登記在冊,建立臺賬,逐一現場銷號核實,形成了緊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
細微之處見真章。2018年5月20日,水源地現場核查組與南通市見面溝通情況,組長甄玉軍直奔主題。交談中,拿著南通市準備的水源地整治材料,甄玉軍還不滿足:“問題整改效果還沒看到,不去現場真不敢打包票。”
“請放心,到了現場就知道,我們有問必答。”市里有關負責人說。
“這個必須要到現場看實情,聽聽當地老百姓的意見。”核查組堅持。
長期從事環境監察工作,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環境局環境監察支隊副主任科員甄玉軍身經百戰。在他看來,水源地整治反映了地方政府推進水源地整治工作的完整鏈條:問題由誰辦理,采取措施沒有,整改效果怎么樣,問題得沒得到解決,有沒有依法公開水源地整治信息,老百姓是不是真滿意……
市里也積極行動。起初是以生態環境部門的人為主,后來各部門都拉進來,地方政府牽頭統籌推進,僅是南通的10個水源地,地方政府牽頭逐一到現場查看,問題是不是解決到位了,有沒有回溯反彈。
這樣的場景,也在全國其他272個城市上演。
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意義,已經遠超出環境問題本身,關系到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群眾基本利益保障、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落實,以及維護法律法規權威等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畢竟,水源地整治過程中碰到的諸多難點問題,涉及法律、資金、行政、監管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參與支持。單靠環保一家單打獨斗,肯定勢單力薄。而得到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負責同志親自協調推動,各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配合以后,許多問題就會隨之迎刃而解。
——主動作為、創新實踐的工作理念得到強化。上海、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實施取水口拆建整合工程,提升了飲水環境安全保障水平。江蘇、浙江、重慶制定完善專項法規或規章,建立常態執法監管機制。安徽、江西、云南、貴州統籌推進違法項目整治工程,徹底解決了影響群眾飲水安全的環境問題。
——積極協調、內外聯動的工作機制得以強化。廣東、廣西、山東、山西、甘肅、陜西、青海、寧夏、海南等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內部協調聯動,水環境管理部門和環境監察執法部門緊密配合,上下協同,并與發改、水利、住建、交通、海事等有關部門積極對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工作開展。
——出謀劃策、當好參謀的工作方式得以強化。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新疆、西藏等地生態環境部門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整治情況,得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對排查發現的水源地問題逐一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將清理整治任務分解到基層政府及住建、海事、水務等職能部門,為順利完成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場取得共識實現多贏的攻堅戰”
站在蕪湖長江大橋上游江畔,江風吹過,蕪湖市政府工作人員吳兵感慨地說:“終于整改徹底了。”順著他手指的近岸,那里清清爽爽,不見一艘船舶停靠。此前,下游150米處即為蕪湖市二水廠取水口,同時又是中石化安徽蕪湖分公司油品碼頭所在地。基于水源地保護的要求,2001年開始商談搬遷,直到2017年4月25日才關停,前后持續了整整16年。
“先有碼頭后有水廠。”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安徽蕪湖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汪政強調,“碼頭建于1952年,蕪湖市二水廠1973年才開始建設。”16年解決不了的歷史難題,一方面在于碼頭承擔著蕪湖全市約40%的油品供應,一旦關停,市場用油則成為難解之癥。另一方面,政府也考慮過搬遷水廠,但經實地考察,發現受制于地質、航道等客觀條件,取水口下移在技術層面無法實現。
2012年,原安徽省環保廳就開始約談、督促蕪湖市政府解決,但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是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多年來各方僵持不下,直至飲用水水源地攻堅行動開展,蕪湖市二水廠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被生態環境部公開點名,掛牌督辦。
形勢開始明朗。由政府唱獨角戲,變成中石化與蕪湖市政府合力抓拆除。“中石化做了很大犧牲,但這也是責任,服務的是長江經濟帶保護的大局。”汪政坦言。
而同時,蕪湖市政府各方協調,經歷無數次實地勘察、論證、修改,最終選定新址,并提請交通運輸部,調整了《蕪湖港總體規劃》,確定了輸油碼頭和油庫的搬遷新址。
“這背后體現了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轉變。”蕪湖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欣說,社會各界統一共識、一道出力,都是為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7年11月底,在長江經濟帶蕪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歷史遺留碼頭已全部拆除。
隨著水源地整治不斷深化,在解決一批環境問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帶動當地政府和社會資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多方共贏。
有了共識,水源地問題整治明顯加速,但具體問題各有不同,問題根源更是錯綜復雜,需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整治成果才能真正鞏固。
因地制宜,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山東省德州市濟南嘉興園食品有限公司部分位于樂陵縣碧霞湖水庫水源保護區內,根據相關整改要求應關停。目前部分廠房已外租,從事韻達快遞物流經營,以解決業主和居民的生計問題。接下來,這里將因地制宜,建設農業、園藝和植物農業公園等生態項目。
規范飲用水水源地,優化營商環境。青浦區金澤鎮位于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是上海市落實水源保護工作任務最艱巨的鎮。打響飲用水保護攻堅戰以來,共清拆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工業企業233家,其中建設用地減量(復墾)115公頃用于生態環境建設。現在的金澤,優美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招商引資的閃亮名片。
“一場‘新武器’助力的攻堅戰”
“我們在水源地保護攻堅戰中的一大亮點,是充分運用新技術。”執法局一位相關負責同志總結說。生態環境部研發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執法衛星遙感支持系統,即“水源執法APP”,通過定期對水源保護區開展衛星遙感比對,可以篩選出存在可疑環境違法問題的水源地,目前已研發了網頁端和手機端兩個版本。同時,融合執法督查人員的即時定位信息,實現移動端(手機或平板)空間信息發布、共享與分析。水源執法APP則把環境問題清單發送到現場執法人員手中,并把現場信息有效收集與整合。
“這套系統精準度高,你可以直觀地看到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的邊界和自己所在的位置。同時,水源地之前存在什么問題、是否整改完畢等一系列信息,都可以顯示。”這位同志解釋說,這就為現場執法檢查提供了“靶向指引”,成為環境執法的一個有力工具。從部里到縣一級基層執法人員,都能便利地使用這一新技術。
“衛星遙感+執法APP”這一技術創新,“將使水源地監管徹底告別過去完全依賴人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推動我國水源地保護進入精準化、智能化時代。”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專家姚延娟說。
除了執法系統,另一個常被用到的新“利器”就是微信工作群。
“一些地方都建立了水源地攻堅微信工作群,地方政府分管市長、縣長主動加入,緊盯水源安全突出問題,實時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難點問題,這樣抓工作干勁十足。”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副處長肖靜介紹說。
2017年6月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仍有107個未完成整治的環境問題,個別省份問題就占了1/3,風險隱患較為突出。7月中旬,翟青副部長趕赴現場調研,現場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副部長和副省長共同擔任群主,微信群名為“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群”,專門調度整治問題。隨后,這個省相關地市分管市長被拉入了群。每周五,各地都要在群內交流水源地治理進度情況。
效果立竿見影。就在建群當天,有的市立即啟動水源保護區范圍內項目整治,推進任務持續完成。有的市連夜請來專家商討分析,為推進整改加快研究步伐。
“最大感受是大家積極交流信息,有一種熱火朝天的工作氛圍。”一位市長表示,工作進展及時,還會得到部級群主點贊,干勁更足。
而后,現場督辦、精準幫扶工作持續深入推進,針對難啃的“硬骨頭”,生態環境部與相關地方建立了“飲用水水源地攻堅決勝”工作群,共商治理措施。成員們大多是尚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地方。采用滾動運行方式,完成任務的人可以退群。隨著群里的人數不斷減少,留下的人壓力倍增。
“相比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歷時一年半,共完成490個問題整治,2018年繼續推進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水源地整治,歷經一年就完成了6251個水源地問題整治。在如此短期內快速推動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程持續加強調度,持續加壓。”肖靜說。
4年光陰似箭,如白駒過隙。在沒有硝煙的攻堅戰中,一個個生態環保人,用敬業和奮斗書寫了感人至深的鐵軍篇章。
珠海市斗門區環境保護局高澎,統籌協調組建跨部門攻堅工作組。在1個月時間里,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存在的兩家大型大米加工生產企業依法責令拆除,共拆除超過5萬平方米違法建筑物。同時組建以環保、司法、征拆、審計、糧食等多部門參與的臨時談判小組,依據相關法律流程、資產評估、存貨拍賣到完成建筑物拆除。談判過程坎坷萬千,從晨曦微露到半夜三更,其間高澎更是病重入院。最終,珠海市斗門區在短時間內投入近2億元,按時完成清理工作任務,并為日后同類型問題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工作經驗。
“我來!”這是河南省第四督察組第四分隊隊長陳盛銓的口頭禪,這位曾經榮獲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個人稱號的同志,在水源地督查過程中,不論是翻越鐵絲網,還是爬坡過坎踏勘現場,均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
而他們,不過是鐵軍隊伍的一個個點滴縮影。
從調查摸底,到現場調研、精準執法,生態環保鐵軍以雷霆之勢,堅定不移地捍衛水源地的一江清水。以2018年為例,5月-6月,抽調全國執法骨干1426人,組成273個現場組對水源地環境安全進行排查,發現6251個環境問題;到了9月,抽調全國執法骨干622人,對這6251個問題的整改情況又逐一現場核實,持續緊盯不放、推動整改到位。
“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是關乎民生的政治問題,絕不可以掉以輕心,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推動問題解決到位,保障好老百姓的大水缸安全。”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鐵軍精神如影隨形,可觸碰的是生態環保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生態環保鐵軍,仍將砥礪前行。